首页 > 绿色碳汇 > 正文

福建林业碳汇创新发展 有望今年进入欧洲市场

2021-07-04

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,福建正不断创新发展林业碳汇,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。


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4日透露,福建已累计实施碳汇林面积100多万亩,开发、备案碳汇项目20个,碳汇成交量275万吨,成交额达4055万元(人民币,下同),带动碳汇金融投资达5000多万元,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。


src=http___p0.itc.cn_images01_20210602_01b355daafc542d3b52527d05a46a4c1.jpeg&refer=http___p0.itc.jpg


2016年,福建开始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。次年,福建立足森林资源优势,启动林业碳汇交易试点,将林业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,推动工业生产向林业生态保护补偿。


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市场化手段参与林业资源交易,从而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,包括森林经营性碳汇和造林碳汇两个方面。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主任科员苏汝波告诉记者,福建选取三明、南平等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的20个林场开展试点,通过试点的辐射带动,促进林业碳汇发展。


南平市顺昌县是福建省首批林业碳汇试点县。该县2016年完成福建省首单林业碳汇交易288.3万元,2019年完成中国首单竹林碳汇交易124.2万元,2020年创新开发“一元碳汇”线上销售项目并交易完成47万吨,可实现收益4700万元。


苏汝波表示,顺昌县立足本地林业资源优势,先行先试,积极探索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企业和社会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。


在2018年FSC(国际森林认证)推出生态系统服务认证程序后,顺昌县国有林场2020年获得中国首张FSC生态系统服务林场认证证书。目前,顺昌县正与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积极对接,林业碳汇有望今年进入欧洲市场。


与此同时,福建探索开展“森林生态银行”试点,盘活整合大量分散森林资源,目前已累计收储林木7.62万亩;创新推广FSC国际森林认证、不炼山造林等可持续经营模式,为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提供资源保障。


福建也对标管理,提高森林固碳量,单位林木蓄积量和森林固碳量明显增加,目前林木蓄积量年均增加1.2立方米/亩以上,每年可新增林业碳汇量8.95万吨。


福建还积极探索基于林业碳汇的金融产品。在开展碳汇绿色融资和贷款方面,顺昌县与兴业银行创新设计“售碳+远期售碳”组合质押金融产品“碳汇贷”,将30万吨碳汇远期收益权作为质押标的物向兴业银行融资2000万元。这是中国首例远期碳汇产品约定回购的综合融资项目,贷款资金由顺昌县国有林场用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、发展林下经济等。


不仅如此,福建率先在省内创新和推广“碳汇+会议”模式,以购买“一元碳汇”的方式抵消会议期间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,让增排者为造林护林者买单,实现公共生态补偿目的。


2020年10月,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通过购买顺昌国有林场872吨竹林碳汇,抵消峰会期间产生的碳排放,实现峰会零碳排放。2021年顺昌县两会会务组通过认购17吨“一元碳汇”碳汇量,实现两会期间首次“碳中和”。


开发“一元碳汇”交易平台,为的是破解零散林地碳汇交易难题。苏汝波说,“一元碳汇”交易平台自2020年3月上线以来,已有1292人次购买3800吨的碳汇量,销售额38万元,让1404户林农从中受益。